
广州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FSC认证找亮点咨询可确保审核一次性通过 电话13732203221 王先生
促进可持续发展 实行木材生产和贸易森林认证
2003-11-20FSC认证
FSC中国
木材是一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和用途广泛“绿色”的原材料,而木材生产则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能够给生态带来损害的经济活动,特别是当这种木材的生产来自原始森林或不可持续经营的天然林的时候,生态、经济与社会的负作用尤为显著。然而,在木材的生产和贸易中,更多的人所给予的更多关注的,往往是木材的成本、价格、运距、利润或者木材的品种、规格、质量、性能等等经济技术指标;而往往淡化或忽视了在木材生产过程中派生出来的生态与社会问题。国外已有一些学者正在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而在我国,研究者与研究报告仍是凤毛鳞角。然而无论从全球生态保护还是从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来看,这都是一个不该被冷落的课题,本文作者初涉这个“边缘”的研究项目,并无哗众取宠之心,只想作一种抛砖引玉的尝试。
我国可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
经过几千年历史的过度消耗,我国最具生物多样性;也最具木材生产价值的原始森林,据国外学者估算,大约只剩下史前的2%,在16.55%的森林覆盖率之中,大面积是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珍贵用材林树种和大径级木材几乎消耗殆尽,例如全国最大的东北内蒙古林区,优质阔叶林柞木、楸木、色木、水曲柳等等,今已基本无货可供。大部分森工企业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时值20世纪末,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既支持不了国土生态安全,也支撑不了国民经济对木材和木制品的需求。因此,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停止了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的森林砍伐调减,东北、内蒙古等国有林区的木材生产,实为不得已而为之。
原始林与天然林被急剧消耗,而人工用材林的营造又不很成功。欧洲人工用材林每公顷蓄积普遍在300立方米以上,而我国却不及35立方米,并且几乎是纯林的一统天下,病虫鼠害严重,森林稳定性差。从数量上看,我国人工用材林的面积不算小,达2415万公顷,是巴西、新西兰和印度尼西亚三国的1.65倍,但年生长量仅及上述三国的20%,木材产量也仅及上述三国的17%。
国内木材产量调减,而消费需求却与年俱增。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更拉动对木材需求的增长。目前,我国的木材生产已经从以天然林为主转变到以人工林为主,木材的自给率约60%,即国内的木材消费量有2/5依赖进口。2002年,我国政府为解决木材供需基本平衡,投资700多亿元计划到2015年,使速生丰产林基地规模达2亿亩。但2015年我国的木材需求量将从今天的1.5亿立方米攀升到3.3亿立方米至3.4亿立方米。由林木生长长周期所决定,我国木材依赖进口的局面,短期内恐怕难以根本转变;而珍贵用材树种依赖进口的局面,在可预见的将来(至少两代人时间内),也难以根本转变。中国森林资源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
世界木材生产与木材贸易
按1999年的统计数字,世界有天然林32.21公顷,人工林1.43亿公顷,森林总面积34亿公顷。世界天然林约有15.6亿公顷(占总面积48.4%)已纳入采伐利用,但其中只有10%左右按施业案经营。1999年,世界木材生产为33.35亿立方米,其中薪材17.28亿立方米(其中人工林产材0.86亿立方米),工业用材15.05亿立方米,(其中人工林产材4.17亿立方米)。
世界主要国家木材的自给率:马来西亚、加拿大木材出口率超过国内消费的100%以上;澳大利亚、美国的自给率为90%;日本自给率不足20%。
世界林产品国际贸易出口额的83%和进口额的75%为发达国家所属,也就是说,木材国际贸易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加拿大和美国的出口额占世界的30%,其次是芬兰、瑞典、德国等欧洲国家;木材进口额居世界前三位的是美国、中国和日本。(未完待续\沈孝辉:国家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著名林业学者
)
人民网2003年11月11日
本文来自FSC中国 做FSC认证,咨询就找亮点咨询:www.fscch.com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fscch.com/fscxinwen/gzsdycqgwrypc_750.html
本页关键词:广州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